一、建设目标
拟建设一批切实满足高等医学教育教学需求、反映教改成果和学科发展、纸质出版与数字化内容紧密结合的新形态教材和优质教学资源。系列教材将在2014年底前完成出版,并力争成为普通高等教育“十二五”国家级规划教材。同时,建设成果将支持参与学校申报国家级或省级资源共享课。
二、涵盖课程
系统解剖学、局部解剖学、组织学与胚胎学、生理学、病理学、病理生理学、药理学、医学微生物学、医学免疫学、医学寄生虫学、医学遗传学、医学细胞生物学、生物化学等理论课及实验课程。
三、编写原则
1. 科学性原则。做到概念准确,数据准确,且材料来源可靠。整套教材必须使用规范的医学术语和法定计量单位,名词术语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为标准。
2. 基础性原则。体现三基,即基本理论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。
3. 实用性原则。符合定位,满足教学需求,兼顾学科发展;体现课程特色。
4. 简洁性原则。篇幅适中,内容精练,言简意赅。
5. 系统性原则。符合学科系统框架,形成各部教材内容的逻辑体系;遵循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,注重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规律,保证教材的系统性。
6. 整体性原则。纸质教材与数字化内容一体化设计,互为补充。
四、整体风格特点
1.读者对象为全国高等学校临床医学及相关医学类专业五年制学生。
2.纸质与数字化资源紧密结合。
形式 :图书(纸质印刷)+数字课程,同时开发iPad版电子书。数字课程包括电子教案(PPT)、图库、习题库、动画、视频、教师授课录像、基础与临床链接、典型案例以及拓展学习内容等。
3.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。
4.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课建设紧密结合。
五、进度
2012年7月12-14日启动会,成立高等学校基础医学类精品资源共享课及系列教材建设委员会,负责项目总体规划。全体委员负责本单位的组织实施。
2012年9月10日前学校推荐主编、副主编、编委,并将推荐表反馈高教社。
2012年9月25日确定主编,反馈给学校。
2012年10月分组启动编写会。
2014年7月前教材陆续出版,推广使用,组织骨干教师培训、教学交流。
请相关各教研室在2012年9月5日前将材料报送到十大赌博信誉的平台综合办。